河姆渡文化的精彩演绎,越窑青瓷的系列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港口,浙东文化的大家纷呈与影响天下,宁波帮的坚韧不拔与辉煌成就……历史在这里变得鲜活,文化在这里得到诠释。
Here are displays of the splendid Neolithic Hemudu Culture, a series of discoveries of the Yue kiln porcelains, the core port on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cademic Ideas from Eastern Zhejiang Influencing the country,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Ningbo Bang” all over the world......History becomes alive here, culture is well explained.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屐(二件) Wooden Clogs(2 pieces),Neolithic Age
|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屐(二件)
Wooden Clogs(2 pieces),Neolithic Age
这里展出的是1986年10月,宁波江北区慈湖遗址出土的木屐,均为左脚屐,长20多厘米,上面的孔就是当时穿绑绳子的,出土时绳子已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木屐实物。碳14测定距今5365士125年。
文献记载,我国穿着木屐的历史,开始于春秋时期。
慈湖遗址木屐出土前,我国所见最早的实物是1984年发现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郊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及妻妾合葬墓出土的漆木屐。巧合的是,朱然曾担任过余姚县令,据说最早的余姚县城就是他在任时修筑的。慈湖遗址木屐的出土,把我国木屐历史向前推进3600多年,堪称当今乃至世界第一古屐。
|
|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鹰形陶豆
Eagle-shaped Stern Bowl,pottery,Neolithic Age
|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鹰形陶豆
Eagle-shaped Stern Bowl,pottery,Neolithic Age
这件鹰形陶豆,在盘口的两端对应有鹰头和鹰尾的造型,两边各有一只翅膀,整体好像展翅欲飞的雄鹰,造型别致,既写实又抽象,不仅反映了河姆渡时期原始先民的思维与信仰,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知识链接】
豆,原是一种盛放食物的器皿,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商周以后,也作为礼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
|
战国·“羽人竞渡”铜钺
Brass "yue"(Brass Ox) with Rowing Men of Feather Headdress,Warring States Period
|
战国·“羽人竞渡”铜钺
Brass "yue"(Brass Ox) with Rowing Men of Feather Headdress,Warring States Period
该件战国时期的青铜钺,1976年出土于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器物上方图案是两条相向的龙纹,龙的前肢变曲,尾向内卷,昂首向天,线条婉转流畅;下方以边框底线表示狭长的轻舟,上面坐着四个头戴高高羽冠的人,双手持桨,正在奋力划船前进。反映了越人驾水驭风的能力和“以舟作马”的生活方式。
也有研究船舶史的一些专家认为:那高高竖起的不是“羽冠”,而是早期的风帆,从而认为中国帆船出现于战国时代。
【知识链接】
钺,是由石斧等工具演变而来,既是工具,也是兵器。商周时代开始以青铜制作,形态多样,制作精良,逐步演变为象征权力、象征威严的礼仪用物。春秋、战国时,由于作战方式和兵器的演化,钺已渐渐失去作战兵器和权力象征的性质,成为仪仗饰品及明堂礼乐舞蹈用器,因而发现较多。
|
|
东汉·神人马车画像铜镜 Bronze Mirror with Mythical Animal,Eastern Han Dynasty
|
东汉·神人马车画像铜镜
Bronze Mirror with Mythical Animal,Eastern Han Dynasty
汉代末年,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制镜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两个制镜中心,即会稽郡的山阴(今绍兴市)和江夏郡的武昌(今鄂州市),这一地区正是三国吴的属地。吴地铸镜工匠创作出了画像镜和神兽镜这两类新的铜镜。神兽镜以东王父、西王母为神像和龙、虎等兽形为主纹;画像镜除神像和兽形外,还有车马、歌舞、历史人物、传说故事等图像。您现在看到的这一组陈列品就是各种类型的神兽镜。
受浙江地区流行的神兽镜和车马画像镜的影响,加之吴地铸镜工匠东渡的直接参与,日本出现了极富特色的三角缘神兽镜,并广泛流行,迄今为止在日本已经发现了至少500多枚这类铜镜。从一个侧面证明,三国时期的宁波已发展成为东吴沿海颇具规模的海内外贸易集散地,是吴地东渡日本的最佳出海口。
|
|
三国·吴青瓷堆塑罐
Mysterious Color Celadon Jar,Wu state,Three Kingdoms
|
三国·吴青瓷堆塑罐
Mysterious Color Celadon Jar,Wu state,Three Kingdoms
又名谷仓罐、魂瓶、魂亭、人物楼阁罐、飞鸟人物罐等,是在三国时期出现的一种瓷器,由东汉时的五联罐演化而来。这类堆塑罐主要是以罐为主体,罐上堆贴有人物和动物活动场面,各种建筑、人物、动物等造型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又富于艺术观赏性的一种特殊的陪葬冥器。
此件堆塑罐是三国时期越窑生产的独有冥器,其作用是古人为亡魂安息所创建的场所,是供亡灵在阴间使用的器物。部分器物上面雕塑的胡人形象,或在耍杂技、或在弹唱,欢乐祥和,生机盎然。三国时代,西域胡人东游四明,带来了佛教文化的先声。两晋梵风更盛,各地多有舍宅建寺者,使日后的明州成为中国佛教一大丛林。这组青瓷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宁波地区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也展示了这一时期越窑青瓷的卓越风采。
特别一提的是:魂瓶上堆塑的佛像,说明当时的越窑已部分采用了佛教题材来装饰产品。佛教在瓷器上的出现,是佛教传入这一地区并得到发展的社会现象反应,一方面增加了人们在茶余饭后欣赏的艺术形象,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为佛教向更广泛的民众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
西晋·越窑提梁人物鸡头壶
Celadon Loop-handled pot with Chicken Head and Figurines,Yue Kiln,Western Jin Dynasty
|
西晋·越窑提梁人物鸡头壶
Celadon Loop-handled pot with Chicken Head and Figurines,Yue Kiln,Western Jin Dynasty
|
|
唐·越窑盖罐
Celadon Lidded Jar,Yue kiln,Tang Dynasty
|
唐·越窑盖罐
Celadon Lidded Jar,Yue kiln,Tang Dynasty
|
|
唐·长沙窑褐彩鱼藻纹执壶
Loop-handled Pot,fish seaweed decoration,Changsha Kiln,Tang Dynasty
|
唐·长沙窑褐彩鱼藻纹执壶
Loop-handled Pot,fish seaweed decoration,Changsha Kiln,Tang Dynasty
1973年至1977年,宁波市文物考古部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先后在宁波市区姚江南岸唐代海运码头遗址和罗城城门遗址中,发掘清理出一批晚唐时期的越窑青瓷和湖南长沙窑瓷器。在国内,长沙窑瓷器除扬州、宁波外,其他地区鲜有出土。这说明,唐代明州不单是越窑青瓷外销的港口,也是长沙窑瓷销往海外的主要港口,又一次以实物证明,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港口。
【知识链接】
长沙窑兴起于唐代“安史之乱”之际,盛于晚唐而衰落于五代。其产品以青釉为主,装饰以釉下彩最具特色。所谓釉下彩,就是将铁、铜等呈色剂掺入颜料,用毛笔在未烧制的瓷器上绘制图案,然后再覆盖上一层釉烧制,使色彩从釉下呈现,大大提升了美观度。这种技法是陶瓷制作和装饰技法上的一次重大进步,长沙窑不仅首创釉下彩绘,还把绘画题材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为瓷器装饰工艺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
|
唐·越窑纹胎灵芝纹伏兽脉枕
Marble-grained Pules-feeling Pillow with Lingzhi Fungus,Yue kiln,Tang Dynasty
|
唐·越窑纹胎灵芝纹伏兽脉枕
Marble-grained Pules-feeling Pillow with Lingzhi Fungus,Yue kiln,Tang Dynasty
绞胎瓷始创于唐代,是唐代瓷器烧造技术的一项新创造。采用黑胎土和白胎土混合在一起制胎,拉坯成型,目的是塑造出像木头纹理一样的效果,上釉后烧造成绞胎瓷。由于两种胎体烧造条件不同,对工艺的要求很高,产量不大。
脉枕是中医大夫诊脉时放在病人腕下,起衬垫作用的用具。此件绞胎灵芝纹伏兽脉枕,枕面呈椭圆形,中间嵌以绞胎为褐色灵芝纹,下部以伏兽为座。这种工艺是当时越窑向北方窑场借鉴而成。该器晶莹滋润,是唐代越窑瓷器中的珍贵制品。
|
|
唐·越窑荷叶盏托
Celadon Lotus Leaf Shaped Cup and Stand,Yue kiln,Tang Dynasty
|
唐·越窑荷叶盏托
Celadon Lotus Leaf Shaped Cup and Stand,Yue kiln,Tang Dynasty
唐代流行煎煮法饮茶,就是将以茶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后放入烧开的水中煎煮,并加入少量盐等调味。煮好后,再等分地盛到茶盏中供人饮用。由于饮用时连汤及茶末一起喝下,所以要求茶碗浅,不宜太深。另外,为了防止杯盏烫手,还须用盏托托在杯盏底下。
这件越窑青瓷荷叶盏托,就非常符合这些要求,盏的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边压出内凹的五条瓜棱,使光素的器面产生了层次分明的节奏感,质朴大方。托盘呈四侧边缘稍内卷的荷叶形,充分显示出荷叶的一派盎然生机。盏托和杯盏形成一体,上下形态呼应,构成了一个生动、和谐的整体。通体釉色饱满青翠,滋润而不透明,呈清水般湖绿色,表面隐现精光,如冰似玉,釉面均匀而薄,胎釉结合紧密,其釉色之美,令人倾倒,为越窑青瓷精品。
【知识链接】 秘色瓷
“秘色”一词,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881)的《秘色越器》诗。
秘色瓷的烧造开始于中唐,五代宋初达到顶峰。中唐时,秘色瓷作为越窑青瓷上乘之作,开始成为越、明州献给朝廷的贡品,晚唐时设有贡窑并置官监窑,专门烧造供奉朝廷的精美青瓷。秘色瓷中的釉色以青绿、湖绿为上,追求“似冰一样”“如玉一般”的效果,胎骨细腻致密,胎体颗粒纯净,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
|
|
五代·越窑秘色瓷碗
Celadon Bowl,Yue Kiln,Five Dynasties
|
五代·越窑秘色瓷碗
Celadon Bowl,Yue Kiln,Five Dynasties
|
|
唐·越窑划花卉海棠杯
Celadon Floriated Cup with Lotus Leaf,Yue kiln,Tang Dynasty
|
唐·越窑划花卉海棠杯
Celadon Floriated Cup with Lotus Leaf,Yue kiln,Tang Dynasty
这件划荷叶海棠杯,出土于市区和义路唐码头遗址,为唐代晚期作品。杯口呈椭圆的海棠形,内壁两侧及两头分别刻画写意荷花四朵,笔法简练,线条流畅柔和,富有生气,釉色青翠晶莹。这种海棠式造型,大者为碗,小者为杯。
【知识链接】
有研究者认为,这种海棠式造型来源于中亚萨珊波斯(226-642)金银器的一种“多曲长杯”,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格。传入中国后,南北方瓷窑都有烧造,成为唐代较为流行的式样。萨珊王朝是波斯在公元3世纪至7世纪的统治王朝,位于今天的伊朗境内。
|
|
五代·越窑双鹤纹壶
Celadon Ewer with Two Cranes,Yue kiln,Five Dynasties
|
五代·越窑双鹤纹壶
Celadon Ewer with Two Cranes,Yue kiln,Five Dynasties
|
|
南宋·玻璃瓶
Glass bottles,Southern Song Dynasty
|
南宋·玻璃瓶
Glass bottles,Southern Song Dynasty
|
|
南宋·镂银天封塔地宫
Silver Palace from Tianfeng Temple Underground,Southern Song Dynasty
|
南宋·镂银天封塔地宫
Silver Palace from Tianfeng Temple Underground,Southern Song Dynasty
这是天封塔地宫中出土的最有价值的文物之一,是一座纯银打制通体鎏金的宫殿模型。檐下匾额上书“天封塔地宫殿”。地宫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当时就摆放在这件地宫殿模型内。
地宫殿为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有墙、壶门、隔扇、幔幕以及台基四周设置的栏杆。
塔基地宫设殿,且有匾额,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从未见到。地宫殿建筑模型与《营造法式》规定的制度相符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绍兴年间长江以南,尤其是江浙一带的建筑制度、式样及其特点。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极为珍贵。
|
|
南宋·“绍兴十四年”铭银塔
Silver Tower with "Shaoxing 14th Year" Inscription,Southern Song Dynasty
|
南宋·“绍兴十四年”铭银塔
Silver Tower with "Shaoxing 14th Year" Inscription,Southern Song Dynasty
这件银塔模型出土时放置于天封塔地宫殿模型内,是南宋时期天封塔的模型,通高仅28厘米。
塔由塔座和七层塔身组成,六角形。
第一层塔身六面均有柱和栏额。其中下壁两面设壶门,四面壁刻发愿文。共64字,内容为:“佛法僧宝供养舍利塔,孝女弟子邵二娘,法名惠安,所将功德追荐忘考邵七郎、亡妣徐十一娘远年生界者,绍兴十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并及曾报四恩三有者。”绍兴十四年,即公元1144年。故该器也称之为:“绍兴十四年”铭银塔。
|
|
元·“苫思丁”铭残碑
Remnant stele with inscription of "Shan Si Ding" Yuan Dynasty
|
元·“苫思丁”铭残碑
Remnant stele with inscription of "Shan Si Ding" Yuan Dynasty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