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陶鬶
发布日期:2010-03-28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高14.8厘米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的代表,因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豫东地区也有零星发现。

  陶鬶是大汶口陶器中的典型器物,作为烧水容器,既实用又美观。白陶鬹造型独特,如一只伸着长喙的鸟,正引吭高歌,底部有三只丰满的袋足稳定支撑,同时亦可增加受热面积缩短烹煮时间。古代的东夷人崇尚鸟图腾,因而把鬹等器物制作成各种各样的禽鸟形象。这件白陶鬶是目前我国所有白陶鬶中历史最悠久、造型最美观、形制最完整的一件。该器是由高岭土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胎壁较薄,质地却很坚硬,体现了制陶技术的又一新进步。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