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资讯 ->本馆亮点
从来都在书上闻 今日始得见真容 :《新鄞州 新发现——2016年以来鄞州区考古成果展》 在宁波博物馆开展
发布日期:2020-05-28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作者:项聪颖字号:[ ]色调调节:

鄞,是宁波地区最早出现的地名之一,《国语.越语》中记载“勾践之地,东至于鄞”,《说文解字》中注为会稽县名,《隋书.地理志》中说“并余姚、鄞、鄮三县入句章”……鄞县自秦代设立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雨,见证着中国朝代的更迭与浙东文化的变迁,更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今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博物馆与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共同推出《新鄞州 新发现——2016年以来鄞州区考古成果展》,今日起在宁波博物馆展出。展览汇集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鄞州区文物保护中心自2016年以来合作开展的各项考古成果,大量出土文物配合详实的文字资料,展现了鄞州丰富的古代物质文化与历史遗迹,并以此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大众化、普及化。




展览呈现了近年来鄞州区在城址、墓葬、窑址、塔院等方面的考古工作,包括鄮县故城考古调查、凰山岙地块墓葬考古、天童禅寺塔院考古调查、东钱湖窑址考古发掘,不仅解答了鄞州区历史上的许多未明之处,更收获了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发展相关的多件“证物”。



展览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天童禅寺塔院考古调查展示区。说到天童寺,宁波人最为熟悉不过。1700余年前,距离宁波市25公里的太白山麓中,一名僧人在此处结茅修持,2018年9月,这位开山祖师—义兴祖师的卢家岙塔院被发现,由此也拉开了天童禅寺塔院考古调查的序幕。所谓“塔院”,是佛教高僧往生后全身或舍利的安息之地,也是后辈缅怀先辈功德的福田。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考古工作主要围绕唐岙左陇塔院遗址进行,共有12座重要的住持禅师塔被发现,出土了70余件遗物和部分建筑残件。如此大量而丰富的塔院相关文物首次汇聚宁波博物馆,向人们诉说着以天童禅寺为主,浙东佛教禅宗发展史以及对日本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而发掘出土的形制各异的卵形塔、承座、棱柱、须弥座及塔铭等,也清晰地表现了北宋至民国时期浙东佛教禅师塔形制的演变曲线,即便是细如构件上的莲花纹,也能看出因时代变迁,图案由深变浅,由立体变浅雕的变化。也因为这次考古调查,《天童寺志》中那些关于禅师塔院的“寺之南山”、“玲珑岩西南”等文字记载,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得到了真实的印证。





此外,展览中凰山岙地块墓葬考古,共发掘了汉六朝至民国的墓葬196座、窑址3处,出土各类遗物294件(套),极大丰富了对鄞南地区墓葬发展变迁的认知;东钱湖区域窑址发掘则出土大量五代、北宋时期的越窑青瓷和窑具,体现了北宋东钱湖区域的制瓷水平,折射出当时繁荣的社会经济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展览既是对近年来考古成果的综合展示,也是对鄞州乃至宁波近年来考古工作不断进步的反映。调查人员在工作中,不仅手持洛阳铲上山下水,同时也积极利用新的技术和设备,极大地推动了工作的进程。例如针对鄮县故城的考古,采用了遥感考古分析研究和激光雷达地理数据采集等手段,共完成了100平方公里的地面调查和170余万平方米的勘探。在天童禅寺塔院考古中,也运用了RTK测绘、航拍、探地雷达和三维信息采集等先进技术。


历史文化遗产通过考古得到发掘和认知,通过展览与公众建立对话。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它们的研究和修复,更需要大众的参与和关注。据悉,在今年的6月13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除本次展览,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联合宁波博物馆,还将推出多项主题活动,推广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共享文化遗产历史价值。本展览将持续展出至6月18日。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