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上巳与清明
发布日期:2019-04-08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字号:[ ]色调调节:

       诗云:“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

       清明时节万物皆“洁齐而清明”,桃红柳绿,天清地明。清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人们多数习惯于安排扫墓、祭祖、踏青、游春、荡秋千、冷食、禁火等活动,它其实逐渐融合了寒食节与上巳节。

       2019年4月7日,宁波博物馆的“竹洲思远二十四节气”-- “清明”课程如期而至。由志愿者严慈云老师从物候、诗词歌赋、民俗、文物、养生保健、时令美食等方面切入,活色生香地再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渊源。

       课前首先让现场的小朋友亲手制作宁波的特色清明美食--青团,手工老师用艾草汁水加入糯米粉中揉搓,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把各种馅子包裹入米粉团中,蒸熟后便可食用。

    “清明”节气主讲人严慈云是高级语文教师,这次作为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在现场担纲,她仪态大方,知识丰富,尤其练习毛笔书法颇有体会,现场教学旁征博引,把寒食、上巳与清明三个节日一一娓娓道来,故事生动。大家一起朗诵了唐诗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明确了清明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但是不能说“清明快乐”,而要深沉地说“清明安康”,以示郑重。还知道了永和九年的上巳节因为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后人永远地铭记,文章记述的流觞曲水是用羽觞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漂流,酒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是古人的一种劝酒娱乐方式。

       两组越窑青瓷耳杯是宁波博物馆的清明课程介绍的重点文物,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两侧有半月形双耳,因其形状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后来名称逐渐通俗化为“耳杯”。另外两只造型生动的鸟型杯,一雄一雌,鸟是越窑青瓷器物中出现频率最高、变化最丰富的动物装饰之一,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

       不知不觉中,接近课程尾声,课堂上忽然有人夸张地说“好香啊”,原来香气袭人的就是现场的主角之一青团,各种图案区别着不同制作人的技艺与构思,有捏猪耳朵的俏皮,有遥远星球的神秘,也有蒸熟后馅子流淌失常的变异,不管怎样,认领自己制作的小点心都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同学们精心打包带走这些青团,也带回了可以与亲朋好友分享寒食、清明、上巳的各种典故。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