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资讯 ->本馆亮点
天心月圆 书写一生完满——《甬上留香——弘一法师翰墨展》在宁波博物馆展出
发布日期:2018-04-28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作者:项聪颖字号:[ ]色调调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意韵深远的《送别》曾经伴随了很多人的青春岁月,也让我们记住了创作歌词的人:李叔同。但同时,他有个更为人熟知的称呼:弘一法师。这位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艺术家、一代高僧,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和艺术作品,在他多年的云游生活中,足迹也曾在宁波驻留数度,与甬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4月28日,宁波博物馆隆重推出《甬上留香——弘一法师翰墨展》,这是浙江省内到目前为止展出作品最多、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弘一法师书法展,通过对弘一法师书法、手札、书籍等实物的梳理与展示,钩沉出弘一法师在宁波的这段历史,以纪念这位不世出的文化巨人。

本次展览得到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中共宁波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和宏观指导,由慈溪市人民政府、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由宁波博物馆、慈溪市弘一书画院承办,汇聚了平湖李叔同纪念馆、上海博物馆、温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杭州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慈溪市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藏品,其中不乏弘一法师造诣最深的书法作品,尤其是他在五十岁前后的精品之作。本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27日。

 

·弘一法师其人

林语堂曾说过:“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字息霜,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游学日本,学习美术、音乐,归国后担任过编辑、教师。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他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艺术家和一代高僧。

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奇才和通才,是当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1918年,在他三十九岁那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为僧, 1942年10月13日在福建泉州温陵养老院圆寂。弘一法师前半生倡导美学育人,后半生致力于拯救心灵,他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他终生追求无上的精神境界,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也引发了世人无尽的探究与传颂。

 


·弘一法师与宁波

弘一法师在其晚年撰写的《地名、山名及寺名、院名略考》中提到“明州,即宁波,来往暂住,未尝久居。”法师自1924年至1932年九年间八次来到宁波,驻锡于宁波七塔寺、白衣寺、天宁寺、观宗寺等寺院,并涉足慈溪、余姚、镇海、奉化等地,更在慈溪金仙寺、五磊寺、伏龙寺驻锡达三年之久。

弘一法师第一次来到宁波,只驻留了短短的四天,他的好友、中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夏丏尊在文章中回忆当时弘一法师的吃穿住行全般简陋,但不管是吃白菜、破铺盖、下雨天穿木屐走路,在弘一法师口中都成了“很好的”,由此夏丏尊感慨“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缚,都还他一个本来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真解脱,真享乐。”

本次展览介绍了弘一法师在宁波的史实,其中展出大量宁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照片,以及弘一法师在宁波期间使用过的手杖、怀表等遗物,通过各种存留,真实还原弘一法师在宁波的经历与作为。

 


·弘一法师的创作

本次展览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书法是其一生中用心最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项艺术。书法法度严谨、气韵恬淡,具有超尘拔俗的独特风貌。其中我们能看到弘一法师一生中尺幅最宏伟的作品——《佛说阿弥陀经》十六屏。这是弘一法师于1932年、其父李筱楼先生120周岁诞辰之际,以为先父回向功德所书写的作品,当时共计用了十六天,一天一幅,最终完成了这一书法作品。

除了书法,本次展览还展示了弘一法师的书信、日记以及各类出版书籍。从这些展览中,能够看到弘一法师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与人格成长,更能感受到他在动荡时代中试图拯救世人、感化世人的高尚情操。展品包括弘一法师与好友夏丏尊、弟子刘质平、弟子胡宅梵等人的书信、他出家前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断食十八日期间所写的日记《断食日记》,记录了法师出家前的一次重要的心路历程,也是促成法师一意出家的重要文献。

 

“华枝春满 天心月圆”——这是弘一法师临终时写给好友夏丏尊和学生刘质平的两则偈语,而它同时也总结了弘一法师在文学艺术上的丰硕成果与在精神修炼上的功德圆满。本次《甬上留香——弘一法师翰墨展》回顾弘一法师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与宁波的深厚渊源,更是站在如今文化兴盛的时代背景下,遥望那个动荡年代中,知识分子、思想大家们所迸发出的灿烂火花。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