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资讯 ->本馆亮点
春逢谷雨晴 宁志丽水行
发布日期:2018-04-23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作者:李潇洁字号:[ ]色调调节: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4月20日,宁波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一行共三十多人,踏上了2018年度“志愿者万里行”的征程。本次活动的目的地是距宁波市300公里以外的丽水,学习内容是参观走访丽水市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以及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丽水古堰——通济渠。
         丽水,古称处州。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因地势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故又被称为“浙江的西藏”。丽水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2000年8月撤地设市成为地级市综合博物馆。一进入展厅,一件高17.8米、宽14.3米,面积255平方米的大型铜雕《瓯江长歌》,以宏伟的气势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随后,在丽水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秀山丽水”、“括风瓯韵”两个基本陈列,“畲族风情”、“华侨之乡”、“括苍石语”、“丽水三宝”四个专题陈列和临展。馆内藏品丰富,其中三件一级文物令人印象深刻。第一件,高7.5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4.4厘米的南宋龙泉窑莲瓣纹碗为同类器物的断代标准器,是极为珍贵的龙泉窑青瓷产品;第二件,高15.1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5.2厘米的南宋龙泉窑粉青釉象钮盖罐也是一件断代的标型器,此件器物的出土证明了龙泉窑在公元1222年前就有生产象钮盖罐;第三件是高200厘米、口径120厘米的南宋绍兴三年天庆观铜钟,其对我国古代冶炼铸造工艺、南宋官制及丽水地方史等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站——龙泉青瓷博物馆,目前世界唯一系统介绍龙泉窑发生、发展、鼎盛、衰弱和走向中兴的专题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程泰宁设计,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馆名,设计充分运用龙泉青瓷文化元素,整体建筑如同在考古挖掘的窑址当中将成叠的瓷片破土而出,整个建筑通体仿青瓷的质感。进入大门后,让参观者有仿佛置身于龙窑腹中之感,主题元素非常强烈。龙窑,是我国窑炉的一种形式,用来烧制陶瓷器,多依山坡而建,一般与地面成10°~20°角,由下而上,如龙似蛇,故名。龙泉窑具有1700多年的历史,始于五代,盛于南宋,分“哥窑”和“弟窑”两种,其中“哥窑”被视为瓷中珍品,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龙泉窑的特色是釉色温润如玉,当年郑和下西洋将其带到欧洲后,备受青睐,称为“雪拉同”。龙泉窑的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上,豆青次之,泛黄、泛灰皆为下品。馆内具有代表性的三件一级文物分别是:作为镇馆之宝的五代覆莲瓣纹五管瓶,它高42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9.5厘米,作为1998年陶瓷纪念邮票发行的器物之一;以及一只塑有一人一龙的南宋龙瓶和一尊元代的观音塑像。之后,大家领略了丽水三宝的另外两宝:“龙泉宝剑”和“青田石雕”。

第三站来到的是建于公元505年的通济渠,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和世界首创的拱形大坝。相传,南朝萧梁天监四年,詹司马奏请在松阴溪汇合处筑堰坝,朝廷又遣南司马共治其事得以建成,全长23公里,灌溉农田2.5万亩,后人为纪念詹南二司马而建司马庙以供奉之。通济渠大坝呈弧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筱构筑,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兼顾储水、蓄泄、航运的水利工程,2014年9月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此次“志愿者万里行”——丽水之行,使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增加了对丽水历史、地理、人文的了解;对越窑青瓷和龙泉青瓷的区别,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经过实地考察比它山堰早三百年建成的通济渠,使志愿者们以后在馆内讲解时,知识面有了一个横向拓宽。参与本次游学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