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博”初长成
发布日期:2018-03-20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作者:李潇洁字号:[ ]色调调节:

    

        新学期步入正轨以来,宁波博物馆每个双休日的“阿拉宁波”展厅都会有几位活泼可爱的小小文博人在为观众讲解宁波民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雏凤清于老凤声,小小文博人的讲解跟成人志愿者相比更有特色。
        自2017年宁波博物馆与宋诏桥小学开展“小小文博人”项目合作以来,宁波博物馆先后对30余位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分批进行了授课培训,宁波历史相关的知识滋润营养着一颗颗幼小心灵,其中有娓娓动听的民间故事,也有实在严谨的工艺技法,更多的是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潜移默化熏陶。有的学生家长说:经过这样的培训学习和讲解锻炼,自己家的孩子变得更加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而且在去外地旅游时会主动要求到当地博物馆参观,平时对历史知识也格外有兴趣,有时候刨根问底到大人都招架不住。

    

         2018年3月18日,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周盈军老师对几位小小文博人的讲解给予了特别详细的指导,她先是聆听孩子们讲解自己选择的重点场景,又逐字逐句明确讲解中应该注意和突出的关键词,例如“十里红妆”介绍可以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前情铺垫概括,之后顺便引出万工轿对于旧时嫁娶的意义;并努力适当增加书本解说词的趣味性生动性,例如状元楼桥段,不仅有“独占鳌头”的彩头 ,还可以穿插几句活灵活现的宁波民谣,这样地道的童声乡音,把风土人情一一再现,必然可以唤醒许多人对童年的美好记忆和对家乡的怀念依恋……

 

        为了帮助学生们准确讲好千工床和“三金一嵌”工艺,志愿者周盈军老师和章经南老师、严慈云老师一次又一次仔细查看千工床的各个点线面结构,结合请教老木匠的答复,进行了多次讨论。这些对于成年人也比较冷僻的术语被再三推敲,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对于知识点的严格把握被再一次证明着,所谓“教学相长”,即使是指导小小文博人的课外实践,也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慈云老师事后感慨:为宁波博物馆里的小小文博人点赞,文化需要传承,孩子们的参与是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的最好方法之一。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脚踏实地的加强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方案将会有更多的关注度和推广面。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