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资讯 ->本馆亮点
宁波博物馆获评“2016年度宁波市优秀旅游景区”
发布日期:2017-04-21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作者:范昊 项聪颖;摄影:王福生字号:[ ]色调调节:


        近日,市旅游局下发《关于表彰2016年度宁波市十佳优秀旅游企业的通报》,2016年度全市旅游企业十佳、优秀名单正式出炉,宁波博物馆喜获“2016年度宁波市优秀旅游景区”称号。

 据悉,此次评选活动根据《宁波市旅游局关于印发2016年度宁波市旅游企业评佳评优考评办法的通知》(甬旅字〔2016〕120号)文件精神,经企业自评、各县(市)区旅游局初评推荐以及市旅游局的综合考评,经公示无异议后公布。获得表彰的旅游企业其内部管理、经营业绩、行业规范、配合程度等均在当地旅游行业中处于前列,较好地体现了宁波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宁波博物馆继2015年度后再次获此殊荣,表明其“坚持服务创新、努力融入社会”的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一、优化接待服务,营造舒心的参观环境

  以全国“青年文明号”创建标准为准绳,宁波博物馆多措并举,软硬兼修,不断提升免费开放接待服务水平。

 (一)完善服务设施

 宁波博物馆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筑独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能够很好地满足展陈和参观需要。开馆以来,结合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宁波博物馆不断完善硬件配置,如优化导览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美化内外环境等,竭力创造最佳参观条件。近几年,结合宁波博物馆提升工程和全市A级旅游景区整治行动,先后完成服务中心及开放区触摸屏、馆内外标识系统调整工作,启用自动售票系统和网上参观预约系统,更新语音讲解接收设备,设立博物馆主题邮局并制作公益雨伞,同时对艺术品商店和咖啡厅进行升级改造,并在展区增设糕点自动售货机,为公众提供齐全、便捷、愉悦的开放服务。

(二)提高服务质量

宁波博物馆注重“以内养外”,在优化基础设施的同时着力提升软件品质。其中:进一步完善服务制度,制定并试行《宁波博物馆前厅服务标准》,编写前厅服务“百问百答”并分发给全馆干部职工,做到人人有问能答;进一步梳理服务体系,开展内部运行及外部服务情况第三方调研,为服务品牌建设精准发力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输送开放服务人员参加各级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注重以学促做,以赛练兵;进一步方便馆民互动,立足“报刊、电视、户外、新媒体”四位一体的信息发布网络推广各项展览活动,便于公众及时掌握博物馆最新开放动态;进一步发挥志愿者作用,开展“助力春运”“3·5学雷锋我行动”等特殊节点志愿者服务行动,传播志愿服务正能量。

二、强化公益服务,打造暖心的参观体验

立足自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性质,宁波博物馆着力推广公益理念,不断拓展免费开放惠民服务内涵。

(一)志愿免费讲解

大力推行免费志愿讲解,形成了由近50名全程讲解志愿者组成的义务讲解服务队,自2013年3月起推出“周周免费讲解”,2014年2月起升级

为“天天免费讲解”,讲解内容详实,用词活泼平实,几年来累计免费讲解超过1500场,服务观众超过10万人次,赢得了公众的认可,各家媒体也纷纷宣传报道。

(二)公益服务日

2016年,宁波博物馆将每月3号定为“市民公益服务日”,并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先后与宁波划船社区、鄞州区五乡镇、鄞州和众社区、余姚四明山镇等社区、学校开展合作,以残障人士、留守儿童、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平时无法主动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群为对象,安排、发动专业讲解员和志愿者特别接待,让更多的特殊人群不仅能够观看展览,而且能深入地认知展览并理解博物馆文化。市民公益服务日让“文化惠民”不仅有面的普遍性,更有“点”的深入性,已经成为宁波博物馆公共服务的新招牌。

 三、丰富文化服务,营造开心的参与氛围

 以“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讲座,年年有创新”为目标,宁波博物馆积极面向社会不同人群“量身定做”各类社教活动,不断充实免费开放文化服务内容。

 (一)青少年探索体验项目

组织“学堂PLUS体验”活动,以“特展”“节日”“时令”“非遗”为主题,特展体验活动旨在培育中小学生的探究精神、独立思维和动手能力;节日体验活动旨在帮助未成年人感受节日特色,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时令体验活动旨在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放飞心灵,解放个性;非遗体验活动旨在展示优秀民间艺术,弘扬非遗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在保持每周一次活动的基础上,每逢节假日还会策划特别活动,开馆至今累计举办活动近200期,服务人数超过5万人。2016年,宁波博物馆儿童体验区建成开放,馆方协同全市各教育机构从自然、人文、科学等多个角度选定主题,结合博物馆的展览和空间资源,共同研发“儿童博物馆体验课程”,以公益课的形式每周一次在博物馆开展,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协作体验。

 (二)暑期公益夏令营

作为突显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的各项活动注重从宁波地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养分,“暑期夏令营”正是立足地域文化、以馆藏文物资源为中心开展的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多年来已经培养了一批对宁波历史文化较为了解、能够进行公开讲解的“小小讲解员”。2013年,为了更好地宣扬地域文化,培养未成年人对本地历史与文明的热爱,“暑期夏令营”凝炼主题,开拓形式,推出了“宁波老话”“宁波童谣”“宁波历史文化点巡礼”等主题项目,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展示了宁波独有的地域魅力,是博物馆发挥社会“第二课堂”作用的重要载体。2016年,“暑期夏令营”获浙江省首届博物馆十佳青少年教育项目“十佳”称号。

 (三)流动博物馆

“文明在宁博——流动博物馆”是宁波博物馆社教服务的一大亮点。自2009年10月1日推出至今,流动博物馆已先后深入学校、社区、部队、企业、福利院和偏远山区等,通过图版、文物复制品、互动游戏等送展上门,使博物馆由坐等公众参观变为主动送服务上门。每年举办活动20-30场,先后开展了“全民共享博物馆文化·流动博物馆基层服务鄞州行”巡展,足迹遍及鄞州23个乡镇,服务45000余人;红色经典海报流动展走入全市多个社区,让老中青不同人群体验了一次寻找记忆、重温成长、了解历史的美好经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流动博物馆爱心行”多次走进宁波聋哑学校、宁波达敏弱智儿童学校、宁波恩美福利院,为特殊儿童送去博物馆常设展览和最新特展;“让历史告诉我们——流动博物馆宣传服务月”行动先后走进全市多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为学生们带去了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为了进一步盘活志愿者资源,开发学生志愿者力量,近年来宁波博物馆发起由志愿者组成的宁波历史文化宣讲团,走进大中小学校,立足地域文化,宣讲宁波建城史、宁波河姆渡文化、宁波越窑青瓷文化等内容,受到师生热烈欢迎,活动数量逐年增加,现保持每月一场宣讲。

 (四)《东方讲坛》/文化沙龙

自2008年开馆以来,“东方讲坛”以“自由思想、大胆求索、传承学术、创新理论”为学术思想,以文化多样性、学术的前沿性和鲜明的学科性为特色,结合特展、活动及相关学科,开展面向广大观众的知识传播、文化交流讲座,搭建社会教育的良好平台。至今共举办60余期,服务观众近两万人。2016年起,《东方讲坛》推出“文化沙龙”,以轻松的沙龙形式呈现,内容较以往的学术讲座更贴近大众,主题也有了更多的变化,吸引了众多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注目。

 (五)馆校合作项目

近年来,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第二课堂作用,宁波博物馆提出了既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也要积极寻求与学校合作的服务思路,并据此推出了多项学校可参与、组织的活动,目的是让宁波博物馆的“第二课堂”工作借助教育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提升,使博物馆教育工作更具计划性和模式性。一方面,共同开发教育课程。作为首批宁波市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宁波博物馆自2014年始以馆藏为依托,与鄞州高级中学合作推出“博物鉴史”选修课,主题围绕越窑青瓷、海上丝绸之路等,至今已开展四个学期共计65个学时。馆校课程合作进一步提升了资源利用与文物宣传,这一合作较为深入地参与了高中教育与主体课程,对于馆校合作是一个有效的范例。2015年,“博物鉴史”选修课被评为“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大课堂首批优秀课程”。2016年,在前两年实施的博物馆课程进校园、博物馆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与鄞州区教育局合作开发教师培训和系列文化遗产教育主题活动设计培训,让文化遗产教育与学校教育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共同打造教育基地。先后与宁波的中、小学校和大专院校共建“学校第二课堂实践基地”“德育实践基地”“文化共建实践基地”“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等,整合学校资源开展服务、通过双赢互惠的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