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宁博 -> 馆务公开
宁波博物馆2016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7-01-04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字号:[ ]色调调节:

2016年,我馆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以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导向,对照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标准,明措施,抓落实,各项工作开展有序。

一、党建工作务实有效

一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经充分酝酿、广泛讨论和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我馆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召开“三严三实”专题组织生活会,深刻剖析馆领导班子和成员个人不严不实问题,提出下一步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接受市局2016年度巡查,根据巡查结果制定上报整改措施。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局党委要求并结合本馆实际,开展党员锋领指数考评工作,通过互评、自评、组织评定等评选出锋领党员、合格党员并公示考评结果;开展月度推优活动,每月通过本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展示一名优秀党员或职工风采。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大会精神,研究制定本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具体工作,馆主要负责人与分管领导签订本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召开党员大会,学习上级关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部署会议精神并传达本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举办“两学一做”专题研讨会4期、专题党课6次;统一分发“两学一做”专题书籍,引导党员干部积极自学。

二、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是深化理事会制度。召开宁波博物馆理事会一届二次会议,选举产生新一任理事长,审议通过2016年度经费预算安排,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并就本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修改意见;积极吸纳名誉理事,确定宁波籍海外宁波帮人士徐芝韵女士聘任意向,随宁波文博代表团出访香港,拜会董建成、曹其镛、庄贵仑等知名宁波帮人士,拓展名誉理事选聘渠道。二是深化人员管理。加强人员作风建设,完善本馆及馆艺术品商店考勤、值班、请假等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并对违纪人员作严肃处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开招聘展览策划、文物科技保护、学术研究岗位事业编制人员4名,组织人员参加各专业培训33次,其中省级以上培训13次。三是深化资产管理。出台《宁波博物馆财务管理办法》《宁波博物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宁波博物馆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宁波博物馆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落实2015年度公务支出公款消费审计整改工作,积极查漏补缺、防范风险;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开展全馆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并形成清查报告,完成3252件固定资产条码张贴及产权登记工作。四是深化物业管理。注重节能减排,制定年度“节能宣传月”活动方案并开展有关活动,争取到市机关事务管理局76万元资金实施公共部位LED照明节能改造,启动节能减排在线监测系统项目;优化后勤服务,完成新一轮物业服务招标工作,建立物业服务日常考核和定期考评机制。

三、一级馆复评全力备战

于年初制定下发《宁波博物馆2013-2015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自评梳理工作安排》,组织各部门对照有关标准梳理弱项工作并制定改进措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整改工作。

四、“海丝”研究积极展开

一是推进“海丝”研究。出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年鉴(2015卷)》;完成《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史料汇编》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启动《天童寺与宁波佛教东传》课题,完成部分内容撰写。二是推进“海丝”申遗。按照市局安排积极参与宁波“海丝”申遗工作,重点开展“海丝”学术研究、申遗点价值确认等几方面工作。三是推进“海丝”香港展。“海丝”联展入选入选文化部2016年度“对港澳文化交流重点项目”,成功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点·线·面”展(10月25日——12月27日);完成“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图片展大纲撰写。

五、典藏职能更趋完善

一是开展“一普”后续工作。组织完成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201670件/套文物信息数据的审核工作,完成全市普查工作验收报告和《宁波市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完成本馆“一普”第三阶段工作,完成文物商店待入藏文物移交工作,完成大部分新定级珍贵文物的建档工作;完善本馆藏品分库管理,建立馆藏辅助品帐、标本帐、复制品帐和注销文物账;清理本馆藏品“三角债”问题,向庆安会馆归还借展文物。二是开展文物征集。征集宁波籍和海派书画家作品、甬式家具、竹刻艺术等文物37件/套,完成年度文物征集任务。此外,接收民俗类文物捐赠1件并赴京征集袁牧之遗物。三是开展文保研究。参加中国博协保管专业委员会“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现场交流会”;“骨木镶嵌类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及研究方法”项目被列入2017年度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

六、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

一是强化展览品牌建设。策划展览“走进来”,举办“何要浮名——齐白石的艺术世界”“天府遗珍——四川宋代出土精品文物展”“匠心雅艺——扬州八刻文物精品展”“发现——宁波新世纪考古成果展”“中马关系——从古代到未来”“草原丝路——内蒙古出土丝路文物精华展”等15个特展,其中齐白石展展期不到两个月参观人数突破19万人次,暑期特展“海洋瑰宝——珊瑚特展”和“生物界的精灵——常州博物馆藏鸟类标本与花鸟画展”吸引青少年观众近20万人次参观;谋划展览“走出去”,配合泰国诗琳通公主新书发布会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十里红妆——宁波传统婚俗文物图片展”,参加第二届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交流洽谈会,推出“孔府礼器”“方寸天地”“邵克萍版画”等外借展项三个,与四家博物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规划展览“走下去”,完成竹刻厅重装开放工作,启动主题陈列部分改造项目。二是强化活动品牌建设。举办“讲座PLUS体验”青少年探索体验活动52场、流动博物馆/历史文化宣讲团活动19场、《东方讲坛》主题讲座和文化沙龙19场、“阿拉小宁波”暑期夏令营活动2期,参加总人数逾5000人,其中“阿拉小宁波”获浙江省首届博物馆十佳青少年教育项目“十佳”称号;开展“公益服务日”活动,自3月起每月一日邀请社区、机构等组织特殊群体参观我馆,先后接待了五乡镇弱势群体、鄞州区百位盲人、新中国同龄老人等,受到一致好评;策划国际博物馆日“印象博物馆绘画活动”“博物馆集市”、文化遗产日“国保单位巡礼”等特色文化活动,反响热烈;完成儿童体验区建设开放工作,以“参与、体验、共享”为主题策划每日活动及课程。三是强化志愿者品牌建设。召开志愿者工作委员会2016年会,举办第八届“牵手历史——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评选,完成“博博会”志愿者组织、培训和管理工作并获中国博协发函致谢,完成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网站设计。开展本馆年度志愿者招募、培训和考核工作,全年招募志愿者109人;举办全市教师志愿者培训班,开展“志愿者万里行”活动4次,组织800余名志愿者参与开放接待、活动策划、文稿撰写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间约7000小时。四是强化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梳理服务体系,开展内部运行及外部服务情况第三方调研;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输送开放服务人员参加各级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注重以学促做,以赛练兵;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完成服务中心及开放区触摸屏、馆内外标识系统调整工作,新购置语音讲解接收设备,并设立博物馆主题邮局;进一步方便馆民互动,立足“报刊、电视、户外、新媒体”四位一体的信息发布网络积极推广各项展览活动,刊发相关媒体报道350余篇,其中国家级媒体22篇,省级媒体20篇,全年吸收微信粉丝5000余人。全年共接待游客115.8万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23.1万人次,免费讲解785次,参与重大接待任务18次。

七、产业开发喜获丰收

一是提升文创产品丰富度。成功申报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试点项目,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模式,全年推出青花、邮政、齐白石展、竹刻四大系列个性化商品20种;举办第二届“海丝”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完成第一届大赛获奖作品版权登记工作。二是提升文创产品知名度。参加第七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展示本馆文化创意展品40余种,获广大游客和同行好评。三是提升休闲服务完善度。完成馆艺术品商店和咖啡厅提升改造工程并对经营模式作系统规划,除自主开发商品外赴上海博物馆及各代销点组织货源,同时在展区增设糕点自助售货机。全年馆艺术品商店和咖啡厅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63%。

八、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积极推进“人防、物防、技防、犬防、心防”五位一体的安全防范工作体制建设,其中:制定完善反恐应急、展厅突发事件、突发停电等14项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安全防范量化评估自查自评,全面分析我馆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及时查漏补缺;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组织安全讲座3场并开展消防演习、反恐演练等活动,着力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完成开放区主入口安检设备安装,邀请专业机构对工作人员作专门培训后投入使用。全年安全生产工作保持平稳态势,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期间各项安全保障工作,5月接受省、市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安全防范实地评估,以98.5分的成绩得到检查组充分肯定,获评优秀单位。安全物管部荣获“2016年度全市先进保卫组织”。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